【信息时间:2025-04-16阅读次数: 】
今年2月,市委书记陈吉宁在yh533388银河区调研。在泗泾镇党群服务中心,陈吉宁听取大居公共服务配套规划建设及运行使用情况、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推进情况及夜市治理等创新探索介绍,希望街镇干部结合基层实际,坚持党建引领,理顺网格关系,做强“多格合一”,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,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泗泾镇党委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攻坚行动以来,党组织对新兴领域的“感知度”更深了,工作“精准度”更强了,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“认同度”更高了,越来越多的治理对象逐渐转变为治理力量。
自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,泗泾镇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,创新基层党建思路和模式,抓牢抓实抓细新兴领域党建覆盖攻坚全过程、各方面,实现城市基层党建能级整体跃升。
强化协同、上下联动,实现党建统领全覆盖
全覆盖是基层党建的系统工程,泗泾镇从党委层面的谋划部署,到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落地,上下贯通形成合力,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。
分级包保带头抓。领导包格、干部包街、党员包户。镇党政领导双牵头落实“三抓三保”责任,即抓走访联系保全域覆盖、抓问题处置保闭环解决、抓街区发展保有效落实。形成“党建指导员+党支部书记+党建力量”三人工作小组,下沉22名机关骨干为支撑力量,协助街区党支部对11条街实现包干;动员10名新兴领域党员作为补充力量包干周边商铺,配合街区党支部开展走访问需工作。
分类走访动态抓。错峰走访、重点走访、按需走访。发起“你好新朋友”行动,配合不同类型店铺营业时间错峰走访,下发“一信一卡一海报”。落实“三必访”(重大变化、重要节点、重要事项必须即时走访),确保重点走访对象的需求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。面向党员商户、新就业群体实行按需走访,下发党员指南、开店锦囊、服务地图等贴“新”三件套,形成“有需要找街区”的共识。
分流解决具体抓。依据问题性质与归属,精准分流至对应责任领导和部门,让街区事件件有着落。做到“公家事”马上办,由镇领导牵头以高效的行动保障公共事务迅速推进;“大家事”约请办,约请相关部门和涉事各方通过圆桌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。“自家事”充分发挥商户主体作用,尊重各方意见,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妥善处理。自全覆盖攻坚开展以来,新兴领域相关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同比下降25%,信访同比下降24.5%。
织密体系、建强阵地,实现有效运转全覆盖
坚持把作用发挥作为全覆盖工作的核心,推动组织强外化为功能强,真正做到形神兼备。
抓好顶层设计推动组织“建起来”。全镇划分3个网格,新建下塘、会波、新凯三个街区党支部,古镇老街、夜市、宝乐汇三个商圈党支部,及产业园区党支部,实现各类市场主体、各类人群的到边到底覆盖。每个网格明确2名包保领导、1名网格联络员,由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担任街区支部书记,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务干部作为支撑力量,通过支部结对、书记带教,强化对队伍自身建设,补足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。统筹全镇公安、城管、市监及机关企事业力量630人,下沉各网格共同联系市场主体。
抓牢履职践诺推动支部“转起来”。组织开展街区书记履职践诺“五个一”行动,形成一份街情分析报告、梳理一份实事项目清单、举办一场政治学习活动、开展一次治理圆桌会、征集一个“我与街区的故事”,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实现街区支部规范运转。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以来,党员转入组织关系54名,排摸纳管流动党员87名,递交入党申请书10份。
抓实两个功能推动阵地“强起来”。完成三个网格主阵地的焕新升级。针对新兴领域党组织提出的“互动性、灵活性、接地气”等共性需求,创设“组织生活加油站”,整合跨区域专家名师、精品课程、学习点位等资源,切配加工形成本月重点、区级推荐和泗泾特色三类组织生活套餐,落实点单、接单、派单和上门服务。整合区域资源开展“日见‘新’喜”一周主题日活动,聚焦不同群体需求,提供劳资纠纷、技能培训、爱心义诊、早教课堂等多元服务。
赋能治理、助推发展,实现常态长效全覆盖
坚持把全覆盖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,在保障服务中心大局中找准定位和切入点,将更多治理对象变成治理力量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政治引领有效增强。依托领跑赋能系列活动,举办街区党组织书记、“两企三新”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修班,开展“向英雄模范学习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志愿服务等系列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,同时通过主题党日点单、预约电影党课、参与党员轮训等形式,到主阵地开展活动,切实引导“两企三新”领域与党同心同行。
治理效能跃迁提升。依托“新凯红色议事厅”、“下塘递泗声”、“会波有话大家说”等治理平台,形成支部举手、网格响应、三级处置、闭环销号的问题解决机制。会波街区党支部与14个区、镇级机关党支部、职能部门党支部、居民区党支部等结对共建,延伸服务触角,强化管执联动,跨前解决商户经营执照、食品安全、准入标准、门前三包、引流增量等各项举措;发挥商户力量,成立街区治理联盟、商户治理联盟,200余名商户签署治理公约,通过商户参与共治,建立权责明确、多元共治长效治理模式,让网红夜市长红。
改革发展蓬勃向上。街区党支部将商户“感受度”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关注商户的需求和关切,积极回应商户的期待和诉求。通过发放开店锦囊、“七大员”提供政策指导,为商户经营发展充电赋能。邀请高校为商户“引流难”出谋划策,形成“商户自筹+区域化党建单位赋能”方案,利用商户自筹资金及商业公共维修资金,将夜市商圈通往二楼的楼梯彩绘成七彩廊桥吸引人流。推动各类资源下沉为商户搭建平台,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,释放综合效应。通过在泗泾古镇、泗泾夜市等人流集聚的地标举办“美食节”“夜市嗨淘节”“泗滨集市”,打响商户品牌,激发市场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