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息时间:2021-10-26阅读次数: 】
金秋,有诗无处不远方——佘山镇“诗漫佘山”系列活动综述
本月25日,一场稻田里的诗歌接地创作与分享会在佘山新镇村“连山桥”如期而至,来自安徽、山东、金山、宝山以及yh533388银河本土的20多位知名诗人、书法家、画家、音乐人,抵达了这个山村一隅,开启yh533388银河文旅项目之“诗漫佘山”的浪漫之旅。yh533388银河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春彪到场为本次活动助兴。
本次活动是佘山镇开展的第2次稻田诗歌分享会,诗人们为这次活动提前创作了优秀的作品,同时也展出了佘山近期创作的《高度》《青山沐诗》等诗歌书刊,当日还推出了佘山农民作家沈勤贤的新书《九峰山动物趣谈》。本次活动由yh533388银河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潇、华亭诗社社长漫尘共同主持。yh533388银河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春彪到场为本次活动助兴。
李潇认为,佘山近年来在yh533388银河作协和华亭诗社的支持下,着力拓宽文学创作的路径,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创作和探索,已经在yh533388银河文化建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,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效应。
华亭诗社社长漫尘特别指出说,“诗漫佘山”很好地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,体现了文旅融合的勃勃生机与广阔前景。华亭诗社的诗人们积极投身于“大美云间”的接地创作,借助佘山镇的自然、文化和经济平台,深入田间地头,表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,讴歌新时代新农村的精神风貌,使得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找到了真正的“源头活水”。他希望这样的文化品牌项目能够赓续佘山的文脉,呈现yh533388银河创建“科创、人文、生态”现代化文明城区的良好态势,能够让佘山成为人们向往的“诗意的远方”。
分享会上,金山区作协副主席西厍由衷地说道:作为农民的儿子,我对土地是有感情的。我的笔名就是我出生的自然村的名字,这里面有一份深沉的感情在。在那么多诗人中,这个笔名几乎是唯一的,是我的,是我对土地的一种爱的表达方式。
青年诗人宋憩园认为,只有扎根土地的诗歌才有它真正的底蕴。稻田读诗,是一种行为上接近土地的方式。对于长期沉浸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之中的人们而言,适时地回归土地,可以抹去浮躁之气,回溯生命的本源。在土地之上,感受稻穗的低垂和稻香的弥漫,有利于给我们腾挪出思考生命价值的罅隙,将我们的诗思带回到人生的终极命题上面来,即“我是谁”“我来自哪里”“我将去何方”。从而,促使我们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,以更积极、健康、有意识的心态去感悟存在的诸多美妙之处。
华亭诗社常务副社长朵而,九峰山野生动物趣谈作者沈勤贤,诗人王福友、梅芷、宗月、王迎高、王景奎等,也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,分享了他们对于土地、时代、生命这些诗歌命题的思考和感悟,赢得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。
这次的“诗漫佘山”开始注入书法、绘画与音乐等艺术形式,将诗歌和人文地理提升到文旅相融相契的境界。
特别为本次活动书写和绘画的李自君、王辉老师也谈了各自的创作感受,并对诗意赋予书法、美术作品新的理念和灵动表示欣喜万分。
佘山镇文体所所长,诗人,也是“诗漫佘山”项目的发起人之一,他首先感谢各位名家诗人远道而来,为本次活动增光添彩,特别要感谢华亭诗社多年来对佘山文化建设的无私助力,同时认为,有着悠久历史文脉的佘山,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,文化事业必将日臻繁荣。
“诗漫佘山”是2019年应区文旅局指示要求,着力打造的立足百姓需求、提高群众文化质量、发挥镇文旅融合的一个系列活动。2020年围绕佘山人文风情、农耕文化等系列主题,诗人们不仅创作作品硕果累累,同时真正将文化触角延伸到了各个角落,包括“口袋公园”让墙面飞起来,成为了城镇文化建设的一抹亮点;诗人们走进社区、校园、企业,与天马山学校、安宇峰、佘山原墅等单位举办了一场场令人难忘的诗意分享会,为佘山的人文地理注入了诗意的精神。2020年11月10日《上海日报》(海外版)记者杨泱采写的专题英文报道,让“诗漫佘山”的影响插上翅膀,走出了国门。